中医上有春季养肝,夏季养心的说法。其实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。那么,夏季为什么要养心呢?夏季又应该如何正确养心?一起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吧。
夏季为什么要养心?
夏天天气炎热,昼长夜短,气候干燥,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,对应的脏腑为“心”。因此,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“心”,但中医所说的“心”并非仅仅指“心脏”,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。
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,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节气。夏季中医养生之道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,血液唾液同出一源,所以有“血汗同源”之说,而血液为心所主,故又有“汗为心之液”之言。夏至与心气相通,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,因而中医有“春养肝、夏调心,秋养肺,冬养肾”四季养生学说。
所谓“心通于夏气”,是说人的心脏与夏季相应,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,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,气血旺盛,运行畅达;汗液排泄增加;阳气充,浮于外,功能活动亦加强,精力充沛,因此为更好地从夏季饮食养生,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,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,以保护心气。
“养心”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,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。因为在夏季,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,心理、情绪波动起伏,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,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的情况,即便是健康人,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。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,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。
现代医学也发现,当气温超过33℃时,人体新陈代谢会显着提高,从而加重心脏的工作量。同时,天热,汗腺开张散热,汗出过多,血容量降低,黏稠度加大,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。夏季,心脏很劳累,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,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。因此,夏季养生重养心。
夏季如何养心?
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即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。而心对应“夏”,炎炎夏日人也比较容易烦躁、发怒,脾气不好,因此夏季养生要重视“静养”,保持心情舒畅,切忌大喜大怒。
可以做一些相对平和的运动,例如太极拳、散步、慢跑、绘画、钓鱼、书法等。在运动时也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,适当补充水分。
夏季出汗可以降低体温,还可以排除身体的垃圾和毒素,但汗为心之液,出汗过多会损害心阳,影响心脏功能。夏季不出汗,体内湿热散发不出去,会影响其它的内脏器官,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,所以夏季既不能呆在空调间中不出汗,又不宜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。
夏季饮食原则是“春夏养阳”,养阳重在养心,养心可以多吃蔬果、粗粮、多喝牛奶、多吃豆制品、鸡肉、瘦肉等,既能补充营养,又起到强心的作用。
受高温高湿所困,夏季人体脾胃功能减弱,应少食多餐,减少肠胃负担。多吃一些去火的蔬菜和水果,如冬瓜、苦瓜、西瓜、梨、红小豆、绿豆等,少食肥甘厚腻之物,清淡饮食。
充足的睡眠也能保证心神宁静。因此,夏季应早睡早起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不足,预防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。要学会睡“子午觉”,就是子时(23时)之前入眠,午时(11时~13时)再补午觉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s://yangsheng100.com/yangsheng/1084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